苏武牧羊
汉武帝时,中郎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
因不屈于匈奴贵族的威胁利诱而受尽折磨,
匈奴使其牧羊十九年,历尽艰辛,终不辱节。
苏武牧羊的故事题材多见于后世戏曲、诗歌和音乐中。
民国初年开始流传的学堂乐歌《苏武牧羊》,
旋律流畅古朴,借用古代题材,
寄托了深沉悲壮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一支古意昂然的曲子中,
听得到人世间最隐忍的沧桑和最执著的守候。
不追求满宫满调的传统戏曲审美,
而是用更加人性化的音乐语法诠释“旄落犹未还”的千古坚贞。
超低音的大提琴和贝司营造深沉宽广的语境,
一管洞箫幽幽吹出历史的荒凉和深邃,
笛与琵琶的模仿式的复调,
用对话与交织表达出传统与现代的呼应,
这样一种忠于祖国的伟大情操,
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人的精神脊梁。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听笳声入耳恸心酸。
苏武牧羊
天寒地冻的贝加尔湖边,
白须白发的苏武那一身汉装
被岁月的北风吹成褴褛,
紧握的旌节几乎秃成了木棒。
永远等不到公羊产仔的大汉使节,
因为怀揣着对祖国对故土的渴望
和大节不辱的坚定信念,
惊人地孤独苦捱了十九载,
铸成了中华民族传颂世代的操守界碑。
名净沧桑的低吟与青衣婉转的吐诉,
刻意在深沉宽广的低音乐境。
【伶歌·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
转眼北风起,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大节总不亏。
终教匈奴惊心破胆共服汉德威。
终教匈奴惊心破胆共服汉德威。
【伶歌·苏武牧羊】